“下课后冲出教学楼,差点被拐弯的电动车带倒”“在校园里边看手机边走路,撞上路边的指示牌”“周末骑车出校,在路口因抢行和外卖车擦碰”…… 这些真实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交通意外,像一声声警钟:出行是每天的 “日常项”,但稍不留意就可能变成 “风险项”。正值校园安全宣传关键期,咱们就从典型案例入手,把交通安全常识学扎实,给校园出行上道 “双保险”。
一、典型案例警示
案例一:教学楼前的 “冲刺惊魂”
某高校学生下课铃一响,就抱着书本往食堂跑,在教学楼转角处没观察路况,直接撞上了正在缓慢行驶的校园电动车。学生额头磕到车把,轻微红肿,电动车也因急刹侧翻,车主手部擦伤。
⚠️警示:校园内 “人流密集区”(教学楼、食堂、宿舍门口),务必 “减速慢行、左右观察”,不盲目奔跑;骑行电动车 / 自行车经过此类区域,需提前鸣笛示意,预留足够避让空间。
案例二:“低头党” 的路边 “碰头杀”
学生小李边刷手机边从图书馆往宿舍走,注意力全在屏幕上,没注意路边凸起的交通指示牌,直接撞了上去。额头瞬间起了个包,手机也飞出去摔碎了屏幕,周围同学及时扶住他才没摔倒。
⚠️警示:步行时严禁 “低头看手机、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”,避免 “感官分心”;遇到路面有障碍物、指示牌、井盖等,需提前绕行,不随意 “盲走”。
案例三:校门口的 “抢行险遇”
周末学生小王骑车出校,在学校门口的十字路口,看到绿灯快结束,为赶时间加速抢行,结果与横向驶来的外卖电动车相撞。小王的自行车车把变形,膝盖擦破,外卖车的餐箱也掉在地上,双方因责任划分争执许久。
⚠️警示:校园周边路口 “车流量大”,务必遵守 “红灯停、绿灯行”,不抢行、不闯灯;骑行时与机动车、电动车保持安全距离,不并行、不突然变道。
案例四:校园道路的 “逆行麻烦”
为图方便,学生小张在校园里骑自行车时逆向行驶,正好遇上对面正常骑行的同学。两人避让不及撞在一起,小张的自行车链条脱落,对方的书包被刮破,书本散落一地,还影响了路面其他行人通行。
⚠️警示:校园内道路虽窄,但仍需遵守 “右侧通行” 规则,严禁逆向行驶;遇到道路拥堵,耐心等待,不穿插、不逆行,避免引发连锁碰撞。
二、交通安全危害剖析
身体伤害:从轻微擦伤、扭伤,到骨折、颅脑损伤,甚至失去生命,交通事故对身体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。就像案例一中撞车的学生和骑电动车的车主,一个额头受伤,一个手部擦伤,给身体带来了直接痛苦。
学业中断:因交通事故受伤,需要住院治疗、长期康复,必然会耽误课程学习、考试,影响学业进度,严重的可能导致休学。比如因车祸骨折的小李,就因长时间治疗和康复影响了学业。
经济负担:治疗伤病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,若涉及车辆维修、赔偿他人损失,经济压力更大。像小刘撞人后,不仅要支付对方医疗费用,还可能面临车辆维修费用等。
心理创伤:经历交通事故,受害者可能产生恐惧、焦虑、失眠等心理问题,影响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。如经历过严重车祸的学生,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骑车或过马路。
三、规避交通风险的实用方法
步行篇
专注行走:走路时把手机、耳机收起来,时刻留意道路状况、交通信号灯和来往车辆行人。
走人行道:有人行道时,务必在人行道内行走;没有人行道,靠路边行走,与机动车道保持安全距离。
按规过马路:过马路走斑马线、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;遵守信号灯,绿灯亮起后,观察左右无车辆靠近再通过;不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。
骑行篇(自行车、电动车)
检查车辆:每次骑行前,检查刹车、车铃、轮胎等部件是否正常,确保骑行安全。
佩戴装备:骑电动车务必佩戴安全头盔;夜间或光线暗时,穿亮色衣服或带有反光条的衣物,给车辆安装反光装置。
依规行驶:在非机动车道骑行,没有非机动车道靠道路右侧行驶;不逆行、不闯红灯、不超速、不抢行、不并排骑行、不追逐打闹;转弯、变道提前打手势示意。
乘车篇
选择正规车辆:不坐 “黑车”、超员车,乘坐出租车、网约车选正规平台;乘坐长途客车,选有运营资质、安全保障的车辆。
系好安全带:无论坐前排还是后排,上车第一时间系好安全带。
注意上下车安全:下车观察周围车辆行人情况,避免突然开门;从车辆左侧下车时,注意左侧来车;乘坐公交车,在站台候车,有序上下车。
|